9月4日上午,湖南省新宁县万塘乡高峰村广场彩旗飘扬,“服务三农、助力振兴”的彩色横幅随风舒展。2025年邵阳市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集中示范活动正式启幕。由24个市直单位组成的“服务团队”,携物资、技艺与知识奔赴乡村,为村民呈上一场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用得上”的“民生盛宴”。
本次活动由邵阳市委宣传部、新宁县委、新宁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市发展改革委、市教育局等24个市直单位共同承办,以精准化、专业化服务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。
在活动捐赠区的红色帐篷下,各类物资堆积如山。市农业农村局带来的新型喷雾器锃亮如新,市卫生健康委精心分装的急救包、常用药品,市妇联的“巾帼维权”手册、市红十字会的急救物资摆放整齐……24个市直单位分三批向万塘乡对口部门捐赠资金与物资,从市教育局的文具套装到市科协的科普器材,每一份赠予都精准契合乡村实际需求。“这几本柑橘种植手册,正好解决我家果园管理的难题!”高峰村村民周大姐捧着从市新华书店展台领到的书籍,满脸笑意。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透露:“捐赠前我们调研了10余个村庄,清单修改了5遍,就是要让物资真正‘送到心坎上’。”
舞台上,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章洁、王若涵带来的经典剧目《挂画》,以翻飞的水袖展现传统戏曲魅力,台下75岁的陈大爷摇着蒲扇,跟着节奏轻晃:“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的名角,今天在村里就能见到!《刘海砍樵》是我小时候最爱听的戏,今天总算又听到原汁原味的了!”随后,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《人间最美邵阳红》,用方言唱腔诉说乡村新变化;新宁县文化馆的崀山峒歌《瑶家酒盏盛欢歌》,清亮歌声勾起村民浓浓的乡土记忆。舞台一侧,邵阳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回楚佳挥毫泼墨,“五谷丰登”“家和业兴”等书法作品刚完成,便被村民小心收藏。“送文化下乡不只是演几场戏、写几幅字,更要让传统文化扎根乡村,滋养大家的精神生活。”回楚佳的话语,道出了此次文化活动的深层意义。
“专家,我家玉米叶子发黄,是不是得了病害?”市农业农村局展台前,村民刘大哥举着手机里的照片焦急询问。农业专家俯身查看,当场画出病虫害防治流程图:“这是玉米大斑病,得及时喷杀菌剂,再配合通风透光……”医疗展台前,医护人员为村民测血压、查血糖,并耐心叮嘱:“阿姨,您血压有点高,平时要少吃腌菜,每天多走走路。”消防员现场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,孩子们围在一旁争相体验“拔销子、压把手”。“以前觉得科技、健康这些知识离咱很远,今天专家手把手教,连无人机施肥的原理都懂了!”村民李大哥拿着《智慧农业指南》兴奋地说。从清晨到中午,24个展台前始终挤满村民,大家带着疑问而来,满载答案和技能而归。
“三下乡”活动并非“一次性热闹”。据悉,集中示范活动结束后,24个市直单位将开展常态化服务:农业专家每月驻村指导,文化团体每季度开展“戏曲进村”,医疗团队定期“巡诊上门”。近年来,邵阳市“三下乡”活动已涌现出张求荣、肖笑波等全省服务标兵,新宁县“文润橙乡、语筑童梦”“千名医护下基层”等特色活动,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。“物资送到了,好戏看完了,知识学到了,但服务永不停歇。”邵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紧扣“服务三农、助力振兴”目标,把更多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用得上”的民生服务送到田间地头,让“三下乡”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
(湖南省新宁县委宣传部:鄢跃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