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药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表
主要组和主要作用位点
|
化学结构亚组和代表性有效成分
|
举例
|
1、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
|
1A氨基甲酸酯类
|
抗蚜威、硫双威、丁硫克百威、甲萘威、异丙威、速灭威、仲丁威、混灭威、灭多威
|
1B有机磷类
|
毒死蜱、辛硫磷、敌敌畏、敌百虫、乙酰甲胺磷、哒嗪硫磷、三唑磷、倍硫磷、丙溴磷、氧化乐果、喹硫磷、杀扑磷、稻丰散、硝虫硫磷、水胺硫磷、二嗪磷、杀螟硫磷
|
|
2、GABA-门控氯离子通道抗剂
|
2A环戊二烯类有机氯类
|
硫丹、林丹
|
2B氟虫腈
|
氟虫腈、乙虫腈
|
|
3、钠离子通道调节剂
|
3A拟除虫菊酯类天然除虫菊酯
|
溴氰菊酯、氰戊菊酯、氯氰菊酯、高效氯氰菊酯、氯氟氰菊酯、高效氯氟氰菊酯、甲氰菊酯、醚菊酯、氟氯氰菊酯、联苯菊酯、除虫菊素(除虫菊)
|
3B滴熵涕、甲氧滴滴涕
|
滴滴涕、甲氧滴滴涕
|
|
4、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促进剂
|
4A新烟碱类
|
啶虫脒、吡虫啉、噻虫嗪、烯啶虫胺、氯噻啉、哌虫啶、噻虫啉
|
4B尼古丁
|
尼古丁
|
|
5、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变构拮抗剂
|
多杀菌素类
|
多杀菌素、乙基多杀菌素
|
6、氯离子通道激活剂
|
阿维菌素类
|
阿维菌素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
|
7、模拟保幼激素生长调节剂
|
7A保幼激素类似物
|
烯虫乙酯、烯虫炔酯
|
7B苯氧威
|
苯氧威
|
|
7C吡丙醚
|
吡丙醚
|
|
8、其他非特定的(多点)抑制剂
|
8A烷基卤化物
|
甲基溴和其他烷基卤化物
|
8B氯化苦
|
氯化苦
|
|
8C硫酰氟
|
硫酰氟
|
|
8D硼砂
|
硼砂
|
|
8E吐酒石
|
吐酒石
|
(续)
主要组和主要作用位点
|
化学结构亚组和代表性有效成分
|
举例
|
9、同翅目选择性取食阻滞剂
|
9B吡蚜酮
|
吡蚜酮
|
9C烟碱
|
烟碱
|
|
10、螨类生长抑制剂
|
10A四嗪类
|
四螨嗪、噻螨酮
|
10B依杀螨
|
依杀螨
|
|
11、昆虫中肠膜微生物干扰剂(包括表达Bt毒素的转基因植物)
|
苏云金芽孢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和他们生产的杀虫蛋白
|
苏云金芽孢杆菌; 转Bt基因作物的蛋白质;CrylAb、CrylAc、Cry2Ab
|
12、氧化磷酸化抑制剂(线粒体ATP合成酶抑制剂)
|
12A丁醚脲
|
丁醚脲
|
12b 有机锡类
|
三唑锡、苯丁锡
|
|
12C炔螨特
|
炔螨特
|
|
12D四氯杀螨砜
|
四氯杀螨砜
|
|
13、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
|
虫螨腈
DNOC
氟虫胺
|
虫螨腈
DNOC
氟虫胺
|
14、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通道拮抗剂
|
沙蚕毒素类似物
|
杀虫单、杀螟丹、杀虫双、杀虫安、杀虫环
|
15、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,0类型、鳞翅目昆虫
|
几丁质合成抑制
|
氟啶脲、氟铃脲、灭幼脲、虱满脲、除虫脲、氟虫脲、杀铃脲
|
16、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,1类型,同翅目昆虫
|
噻嗪酮
|
噻嗪酮
|
17、蜕皮干扰剂,双翅目昆虫
|
灭蝇胺
|
灭蝇胺
|
18、蜕皮激素促进剂
|
虫酰肼类
|
甲氧虫酰肼、虫酰肼、抑食肼
|
(续)
主要组和主要作用位点
|
化学结构亚组和代表性有效成分
|
举例
|
|||
19、章鱼胺受体促进剂
|
双甲脒
|
双甲脒
|
|
||
20、线粒体复合物Ⅲ电子传递抑制剂(偶联位点Ⅱ)
|
20A氟蚁腙
|
氟蚁腙
|
|
||
20B灭螨醌
|
灭螨醌
|
|
|||
20C嘧螨酯
|
嘧螨酯
|
|
|||
21、线粒体复合物Ⅰ电子传递抑制剂
|
21A METI
|
唑虫酰胺、哒螨灵、唑螨酯、喹螨醚
|
|
||
21B鱼藤酮
|
鱼藤酮
|
|
|||
22、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阻滞剂
|
22A茚虫威
|
茚虫威
|
|
||
22B氰氟虫腙
|
氰氟虫腙
|
|
|||
23、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
|
季酮酸类及其衍生物
|
螺虫乙酯、螺螨酯
|
|
||
24、线粒体复合物Ⅳ电子传递抑制剂
|
24A磷化氢类
|
磷化铝、磷化锌
|
|
||
24B氰化物
|
氰化物
|
|
|||
25、线粒体复合物Ⅱ电子传递抑制剂
|
唑螨氰
|
唑螨氰
|
|
||
26、
|
暂不确定
|
|
|
||
27、
|
暂不确定
|
|
|
||
28、鱼尼丁受体调节剂
|
脂肪酰胺类
|
氯虫苯甲酰胺、氟虫双酰胺
|
|
||
“UN”作用机理未知或不确定的化合物
|
印楝素
|
印楝素
|
|
||
苦参碱
|
苦参碱
|
|
|||
溴螨酯
|
溴螨酯
|
|
|||
联苯肼脂
|
联苯肼脂
|
|
|||
灭螨猛
|
灭螨猛
|
|
|||
啶虫丙醚
|
啶虫丙醚
|
|
注:“UN”表示化合物的毒理学特征未知或者有争议,直到有明显的证据才会使其分类到一个合适的小组中。
(吴社高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