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工作动态 > 县市区三农
分享到:
短额负蝗
  • 发布时间: 2015-07-20 17:18
  • 来源:
  • 访问量:
  • 字体【      】

 

短额负蝗
短额负蝗,又名小尖头蚱蜢,属直翅目、蝗科。分布广泛,为多食性害虫,寄主植物达140余种。邵东地区以6-9月为害为盛,以豆类、玉米、白菜、萝卜、蕹菜受害最烈。短额负蝗以成虫、若虫取食叶片,成缺刻穿孔,或全叶吃光,仅留主脉。
短额负蝗,淡绿或褐色;头尖,颜面斜度很大,与头成锐角,短于前胸背板(中华蚱蜢头部明显较前胸背板长),触角剑状;前胸腹板突小片状(中华蚱蜢前胸腹板平坦,无腹板突起);前胸中央有横沟2条,后缘钝圆;前翅狭长,末端较尖,翅基部玫瑰色(见图)。
短额负蝗在湖南年发生2代,少数3代,以卵在土中越冬。越冬卵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盛孵期。第三代于6月底至8月中下旬孵化,7月下旬为盛孵期。少数第3代于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孵化。成虫产卵于荒土及杂草较稀的地方,卵成块产于土下。初孵若虫稍有群集性,以后逐渐分散为害。成、若虫均善跳跃,晴天中午前后躲在作物或杂草间,阴天及晴天早、晚出来活动取食。天气干旱有利其发生。
防治短额负蝗,一可网捕成、若虫。二可清洁田园,铲除田边、沟边周围荒地的杂草,消灭卵块。三可掌握1-2龄若虫群集取食时,或成虫盛发期施药防治。主要农药有:各种菊酯类农药(氯氰菊酯不能用于忌氯作物,如烟草、马铃薯、红薯、甘蔗、西瓜、葡萄、柑桔、茶叶、白菜、辣椒、莴苣、苋菜、茄科作物、大豆、四季豆等),多杀霉素,印楝素等。
(吴社高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单位:邵阳市农业农村局

联系电话:0739-53228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