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乡村振兴
分享到: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  • 发布时间: 2019-11-01 08:28
  • 来源: 农业农村局
  • 访问量:
  • 字体【      】

编者按:

宝庆指今湖南邵阳市,宝庆府还包括娄底市以及益阳部分地区,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,称白公城,属楚地。汉置昭陵,唐设邵州,宋称宝庆,民国改为邵阳,是一座历史古城。邵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,从古属荆州,早有野生茶,据南北朝《荆州土地记》记载的最为明确,“武陵七县通出茶,最好。”有人考证,这武陵七县,含有怀化地区、湘西自治州八个县及常德、邵阳地区部分县共计二十五个县,今城步、绥宁县古属武陵。五代时毛文锡《茶谱》中曾载:“潭、邵之间有渠江,中有茶,而多毒蛇猛兽,乡人每年采摘不过十六、一七斤,其色如铁,而芳香异常,煮之无滓也。”又载:“渠江薄片,一斤八十枚”。这条渠江据有人考查,在安化、新化两县界,东北流入资江,唐代尚未建此两县,称弯山蛮地,分属于邵州高平县(新化、隆回)和潭州的益阳县领辖。渠江薄片茶,其品质以香、嫩而出名,这可能是后人所称的“铁色茶”。至宋代,官方开始在安化、新化县设茶场,据《安化县志》记载:“山涯、水畔,不种自生”。据明一统志载:“新化、武冈出茶”。道光《宝庆府志》亦载:“桂丁茶出邵阳白云岩,其味微苦而香特高,酷暑以一叶入茶颐,至隔宵不变味”......从本期开始,我们将用系列文章从一个侧面探寻那段精彩斑斓的邵阳茶叶历史。
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
在新宁县舜皇山深处,有一片世外茶园,叫做紫花坪。

相传当年舜帝南巡,经过这里,见山上紫色杜鹃烂漫,欣然命名紫花坪。
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
看到溪边成片茶树,而当地人不会制茶,于是亲手教当地人采制茶叶,当地人非常感谢,把舜帝当年教民制茶的地方叫“高茶园”,舜帝当年采茶的地方分别叫“大茶山”、“小茶山”,舜帝死后,又在这里建起了“舜帝庙”。现在这一带仍有大量成片的野茶,当地人将其称为“帝子灵芽”。
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
从前,紫花坪是邵永、湘桂的交通要道。商贾云集,人口猛增,至清咸丰八年(公元1858年),住户达306户、人口1327人。有客栈36家,还有铁厂、锅厂等工业,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山区小镇。

据当地老人传,咸丰八年,住紫花坪上甘家冲的甘氏三兄弟所种乔麦大丰收,非常高兴。春节过后,受邀的紫花坪人都去给三兄弟拜年,均被三兄弟留宿,从正月初五开始,直到正月十三日,共留宿了25个人,十三日早饭后,人们惊喜地发现,这25个人和甘氏三兄弟一起舞了一条23节草龙,燃放爆竹下山来闹元宵了,人们高兴极了,锣鼓喧天,鞭炮声此起彼伏。到了正月十五日,东安县大路口和广西全州的老百姓也来了一大批人看热闹,紫花坪人山人海,但时至中午,草龙在坪里打滚时,一个炮竹引燃了草龙,顿时燃起熊熊大火,草龙倾刻化为灰烬,人民惊鄂。这年是咸丰九年,又是一个丰收年。

咸丰九年八月十四日,人们秋收结束,正准备热闹地过中秋佳节,但中午时分,忽然大雨倾盆,雷声大作,是晚,雨势不减反而加大,人们纷纷躲进屋里不敢出来,直至十五日中午,甘家冲在一声惊雷中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,随既转为泥石流,直冲水竹坪,并形成晏塞湖,至晚上决口,形成超大洪水,直冲紫花坪,冲走房屋279栋,冲走人员1314人。全紫花坪仅留下地势较高的杨家、康家、匡家三户,3栋房屋、13人,这就是“紫花坪出龙”。

从此,人们更加坚信:“草龙是真龙,不可乱舞,须逆水而上,舞前要祭龙,舞后要送龙”。这也成了当地舞龙的习俗。
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
紫花坪有三坳(上马颈坳、中马颈坳、下马颈坳)、六岭(名石岭、漆家岭、碗家岭、光石岭、百齐岭、黄大岭)、九坪(紫花坪、康家坪、杨荷坪、水竹坪、上马坪、下马坪、铁厂坪、锅厂坪、官厂坪)、十八江(马瓢江、马石江、湘山江、大毛江、磨石江、双石江、横江、梅子江、驴嘴江、李竹江、反水江、牛过江、烂江、兔子江、榨木江、八荷江、熊霸江、干江)。据传,马石江为舜帝拴马饮水处。一个地名一个传说,九坪、坪坪有故事,十八江、江江有茶。
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宝庆寻茶记系列之一:茶韵紫花坪

2016年起,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纷至踏来,一睹神奇上古茶林。新宁县的茶人看准了这块舜帝传茶宝地,保护古茶树林,建起了旅游设施,采制茶品,获省内、国内多项殊荣。

作者:易祖强(邵阳市农业农村局)

责任编辑:王丹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单位:邵阳市农业农村局

联系电话:0739-53228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