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春奇
随着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,当前农村金融支农的成效是显著的,但当前金融支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,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。
这些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主体萎缩,部分金融机构支农疲软。
近年来,部分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逐年减少。二是当前的农业贷款满足不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。首先是农业贷款额度小、期限短、投放范围窄,与农户实际资金需求、较长的农业生产周期和多元的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;其次是贷款浮动利率过高,贷款农民负担很重,难以享受优质价廉高效的金融服务;再次是抵押担保体系不完善。传统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尽管额度已由以前的3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万元,但仍不能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。
为此,要继续扩大财政、金融支农规模,充分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。一方面,应逐步提高支农投入的总体水平,每年对“三农”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。另一方面,应依据市场原则创新财政、金融支农方式,采用补助、贴息、担保、税收减免等手段,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效应、放大效应,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,形成支农资金多元化、多渠道的新格局。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,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,加大农业技术推广 、培训 、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农村救济费等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投入。要全力改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 ,鼓励银行在县 、乡镇 、村适当增设营业网点 ,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对“三农”的支持力度。对涉农金融业务,政府应多予以配套政策支持 ,如对涉农信贷给予利率优惠或财政补贴;出台支持农村消费信贷的政策等 ,弥补市场方面的缺陷和不足。要改善信贷服务水平 ,按照简便 、高效的原则,提高贷款审批效率,积极开办对农户的小额资金贷款业务,满足农户、农村中小企业信贷需求;进一步加大对优质成长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,简化小额贷款申报程序,放宽贷款额度上限和贷款用途限制;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实际适度调整贷款期限,满足农户、农村中小企业生产、生活、助学等多方面的需求。